微短剧行业内容创作的多元化与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澎湃短剧频道x有戏栏目推出“微剧评”专栏,携手高校专业力量,借助派生万物开展AI共创,探索微短剧文艺评论的新视角。
长剧短剧化、短剧精品化,被认为是长短视频竞合的未来发展方向。近期,不少热门长剧IP都在尝试短剧化,引发市场关注。澎湃新闻短剧频道推出“微剧评·IP变形记”系列,解读这一创作趋势背后的动因、模式创新与市场反响,本文为第二篇。
平台:爱奇艺/导演:稀饭/编剧:赵君尧、李震/主演:张晋宜、陈添祥、任润博、毛宸宸、邓景文/集数:82/单集片长: 1分钟
在短剧市场被“霸总重生”“甜宠逆袭”等公式化内容占据的当下,《缘起三生》凭借“白蛇传”这一国民IP成功突围,登顶热播榜。然而,当古老的爱情悲歌被以短剧的形式五倍速呈现,我们看到的,究竟是对经典的匠心新编,还是一盘迎合流量的快餐?
与以往执着于复刻断桥相会、水漫金山等经典桥段的改编不同,《缘起三生》做出了一次大胆的叙事转向:将镜头对准了青蛇。 “异体双魂”的设定,不仅是设定上的猎奇,更用最直观的奇幻外衣,诠释了青白二蛇近似共生的深刻羁绊。让这份女性情谊以一种非常直观的具象形式展现,让长期处于配角地位的小青获得了叙事主体性,是为一大亮点。
此外,剧集一个显著的优点在于其不愚弄观众的叙事效率。男女主角遇到误会时,往往能在极短时间内沟通澄清,不依靠“有嘴不说话”的陈旧套路来强行制造冲突和延长集数,这种对观众智商的尊重,在当下的短剧市场中显得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该剧在快节奏的感情线中,意外地保留了一抹现代爱情的“灰度”。男女主的相爱并非源于所谓的命中注定,而是始于各怀目的的试探与吸引。真正促使他们最终选择的,并非是前世的执念或肤浅的欲望,而是在相处中袒露的脆弱与真实。这种从“算计”走向“真心”的模式,打破了传统仙侠恋爱的“宿命论”滤镜,更贴近当代年轻人在亲密关系中对“复杂人性”与“双向选择”的共鸣。
更值得探讨的是其对核心矛盾的改造。剧集没有简单重复“人妖殊途”与法海的对抗,而是将阻力聚焦于一个更具体、更私怨的阴谋:男主师傅因一己私欲,操控女主前世杀害男主全家。这一设定将宏大的天道伦理冲突,收缩为一场围绕个人爱恨情仇的人造“宿命”。它无疑增强了故事的戏剧张力和“复仇打脸”的爽感,但这也恰恰是改编的双刃剑。
然而,这份好理解的“快”和“爽”,同时也消解了原著中最珍贵的一部分经典。
剧中为展现青蛇的“魅惑”而使用的大量充满“男性凝视”的镜头,超大面积裸露的肌肤与刻意撩拨的姿态,占到了前十集的百分之八十,其必要性令人存疑。这是服务于角色的必要刻画,还是吸引眼球的捷径?当这样的画面成为流量保障,它向行业传递的信号,或许比剧情本身更值得担忧。
剧集试图铺陈多条支线,却因篇幅所限,导致配角全员沦为推进主角感情的工具人,行为逻辑时常断裂。比如其中姐姐多次阻挠二人相恋,却不选择解释原因,反而上身制造误会。想要铺陈师傅和姐姐的感情却又不愿讲清楚二人的故事,让角色设定前后非常割裂,使二人完全沦为推动男女主感情进展的工具。
而最大的遗憾,在于剧集对“人妖殊途”的扁平化解读。“人妖殊途”为何能流传千年?正是因为它看似在讲妖的故事、其实在反映人的复杂:特别是在年轻人越来越希望由自己选择人生和爱情,和父母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的今天。白蛇与许仙的悲剧,何尝不是古今中外“门不当户不对”和一切不被世俗接受的“非常规”爱情的终极隐喻?何尝不是对世俗偏见、家族礼教的一种神话式控诉?
在经典叙事中,“人妖殊途”的沉重感和悲剧性就是在于其内在的合理性而非外在的阴谋。
法海所代表的“天条”,背后是维护秩序、防范异类的恐惧,这种恐惧源来自人性对于秩序追求本身;许仙的动摇与懦弱,并非是简单的“负心”和“渣男”可以涵盖的,而是一个普通人在面对超越偏离预期的未来和社会压力时的真实反应。这种复杂性告诉我们,悲剧的根源不来自一个纯粹的“坏人”,而是源于不同立场、之间几乎无法调和的差异与恐惧,而正是在这无法逾越的高墙下才能显露出人类对于爱情和自由追寻时的光辉。
剧集虽将“人妖殊途”挂在嘴边,却并未赋予其应有的悲剧重量。这一本应关乎种族、天道、世俗规训的深刻鸿沟,在剧中仿佛沦为一个轻飘飘的口头障碍。男主得知真相后缺乏内心的挣扎与恐惧,周围社会也未见实质的压力,所谓的“殊途”似乎只需主角一句“我不在乎”便能轻松跨越。当所有沉重的结构性矛盾被简化为纯粹的“爱与不爱”的个人选择时,经典故事中那份呐喊,无奈和最后毅然决然的坚守所带来的力量也随之消散了。这更像是一个套着“人妖”外壳的现代言情故事,却丢失了神话设定本应带来的、照见现实困境的寓言深度。
与之对照的徐克导演改编的《青蛇》,这部电影将“人妖殊途”这一外部冲突,彻底内化为人性与妖性、情真与伪善、炽热欲望与冰冷规则之间的哲学战争。法海的挣扎、许仙的懦弱、白蛇的执念,青蛇的转变,无不体现着,在真实世界中我们成人之路上难以逾越的复杂与悲哀。
短剧的破圈值得喝彩,但“突围”之后,更应追求一种有共鸣的深度。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逆天改命的“爽”,更需要在故事中看到那份跨越时代的、关于爱与阻碍的复杂真相,从而获得一种理解现实困境的悲悯与智慧。